《审判文化》系列之一
学 习 篇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宋)欧阳修
学习,就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自小到大,无论是在入校之前、上学期间,乃至我们步入职场后的每一天,“学习”都可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一个词汇了。有关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流传千百年,至今人人能详,为什么世人如此重视学习呢?正因为社会上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和成熟都离不开学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其奋斗的历程中无一不贯穿着“勤学”这条闪光的金链。
读书是学习,阅读报刊、杂志是学习,工作是学习,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是学习,旅行也是学习。至于“生活”本身当然更是学习!可你想过“学习”到底是什么问题吗?学习,其实就是打开自己的心扉,接纳自己原先所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的新观念、新知识或新技术,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古人云:“学则智,不学则愚”。“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获得知识的道路就是要努力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一文中提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目前,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知识成几何级数飞速膨胀。在这样的时代,就更需要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作为社会公正维护者的人民法官,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创建学习型法院,争当学习型法官。
一、法官必须加强学习
美国法律哲学家博登海默在其《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中所说:“如果一个人只是个法律工匠,只知道审判程序之方法和精通实体法的专门规则,那么他的确不能成为第一流的法律工作者。”培根说:“如果世上有完人,那么法官就应当是完人。”当今社会对法官的素质要求极高,要求法官除了具备系统的法律知识、精湛的审判技能和丰富的司法经验外,还需掌握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对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敏锐的洞察力。作为担负国家审判重任的人民法官,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代,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司法智慧和司法技能守护好社会公平与正义这道防线。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首先,法官必须加强学习,是由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和法官职业特点决定的。审判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担负着打击、保护、调节、监督、教育等重要职能,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过程中发挥着其他机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同一般国家行政机关相比,素质要求更高,责任更加重大。法官承担着处理、决断社会各种纷争的历史重任,是捍卫文明和传播文明的使者、公平正义的化身、良知的守护神。法官的能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效果。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时刻忠于职守、忠于党和人民的利益,更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广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法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才能适应法官的职业要求。
其次,法官必须加强学习,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加强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的重要途径,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总结,是对新形势下法官队伍建设目标的高度概括,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政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新时期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而法官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养及道德修养,才是脱离大众化,迈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再次,法官必须加强学习,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时代在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新的矛盾层出不穷,纷争纷繁复杂,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形势给法官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法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法律法规建设及审判工作要与国际接轨,案件出现新类型,新的时代向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只有加强学习 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才会有足够的司法智慧和司法技能守护好社会公平与正义这道防线。正如古人言:“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二、法官学习的重要内容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所以法官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
首先,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官学习政治理论的重要性,我们赞同博登海默的观点:“如果他(法律工作者)不太精通一般政治理论、不能洞察政府结构与作用,那么他在领悟和处理宪法和公法等问题时就会遇到障碍。”党的政治理论决定着审判工作的总方向。广大法官只有学习好、掌握好党的基本理论,才能在审判工作中形成共同的政治理想,增强大局意识,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起审判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稳定服务的政治方向,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才能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恰当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
其次,要学好法学理论和审判专业知识。法学理论是法律职业的根基,是提高司法技能的基础。精通法学理论有助于法官更准确地理解法律的意旨,有助于法官在法无明文的情况下作出准确的裁判。审判专业知识是法官学习的专攻方向,对其做到学而不厌、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庭审驾驭能力、证据审查判断能力、适用法律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能力。
第三,应结合审判工作的特点,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制史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知识底蕴。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官学习这些知识比学习现成的法规更为重要,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如果法律工作者记不起一些实在法规,那么他总是可以从教科书、法规汇集或百科全书中查到它们。但是,有关政治、社会、经济以及道德等力量……的知识,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而且必须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长期的敏锐的观察才能逐渐获得”。“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公仆,法官就必须首先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和广博知识的人。”审判和执行工作有着深奥的技巧和艺术。法官在工作实践中,不但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还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注意探索和改进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针对不同的案件采取机动灵活的技艺和方法,善于掌握人的心理,掌握工作的技巧和艺术。从而不断总结审判实践经验,提高驾驭审判执行活动的能力,扎实推进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大发展。
第四,学习法官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良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法官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法官的道德和良知非常重要,如果法官缺乏良知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即使业务再精,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体现出公正与公平。法官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学习社会良知,真正提高道德品质修养,不断净化和提高精神境界,摒弃一切不健康的东西,做一个纯洁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气的人。
第五,学写作和调研,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和调研水平。法律文书是审判成果的集中反映,如果写得差,就不能很好地去表达法官评判是非的立场和意见;它又是法院的门面、法官的脸面,如果制作粗劣,会影响法官的形象,毁坏法院的权威和尊严,会让整个审判工作大打折扣。因此,法官应当从语言文字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法官要善于调查研究。调研是高层次的审判,调研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要经常撰写一定水平的调研文章。调研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审判水平。
第六,要学习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最新的科学技能,为提高审判工作的效率服务。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新的成果纷至沓来,目不遐接。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审判工作者,必须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实现办公自动化,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吸取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把握世界审判工作的最新动态,借鉴世界上审判文化的最新成果,保证我国的审判工作与国际接轨,保持本行业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三、法官怎样开展学习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每一个法官都要清醒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先进的学习理念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重新调整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把学习从“为了工作”的从属地位调整到重要地位。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解决了,素质全面提高了,自然就保证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终生学习,终生受教育。学习不会一蹴而就,学无止境。这就是知识经济新时代的一个历史特点。每个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三、建立学习型法院。在法院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建院”,把法官学习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来抓,舍得下力气去组织、去检查、去考核;舍得投资,为法官学习创造好环境、好条件,对学习有成效、有建树者,要给予奖励;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带头研究,带头出学习成果,率先垂范,带动全员学习。
其次,要坚持博专统一的兼学原则。博,就是博览群书,兼收并蓄,厚积簿发。博学,才能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兼有合格法官所需要的能力库存,才能应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各种矛盾和各种案件。专,就是专业精通。只有专业精通,才能成为专门家,俗称“行家”。坚持这一兼学原则,就能使法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持原则,灵活机动,游刃有余。
再次,要发扬克难攻坚的奋斗精神。要奋斗,不能怕吃苦。学习本身就是苦差使,要吃苦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潜心苦读。要远离繁华,远离浮躁,静下心来读一些书,记些笔记,掌握一些新知识。二是发奋苦研。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要研究,要琢磨,把它们吃透、揉烂、消化掉。能结合实际写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发展已有理论则更好。三是要苦挤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就有,不挤就没有。挤时间也是吃苦的,不能借口工作忙而不学习。坚持学习,就要挤掉休息时间、娱乐时间甚至吃饭时间,能不苦吗?所以时间是有的,只是要求大家少些应酬,少些享受,狠心挤一挤,多一点奋斗精神。
学习是飞越事业征途上重要障碍的翅膀,是攻克事业征途上道道难关的法宝。我们要插上这对翅膀,运用这个法宝,去开创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去建设伟大的祖国,去创造自己光辉的人生。
编辑:李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