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天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研讨会,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这次会议既向全国各地法院的代表展示了我院干警精神风貌,又锻炼了大家组织协调能力;既学习到先进法院的成功经验,又得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上次的全体会议上,周院长对会议保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们会务服务人员来说,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十分感谢党组对我的信任、支持和鼓励。今天我先谈几点个人感受。
回顾一个多月来会议筹备工作作为会议的组织人之一,我感慨万千、感触颇多。借此机会,首先向会务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对各组组长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表示感谢!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归结于我院干警强烈的集体观念、荣誉观念,正是在“为巩义法院争光”思想的指导和激励下,每一名会务工作人员都经受住了精神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并积极协助其他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召开。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会务组的几名青年人,李韶峰、张宁、张莉冰、曹瑾、王玉峰,自从参加会议筹备以来,他们在副组长张云鹏的带领下,放弃了无数休息时间,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忘我工作,认真做好会务的筹备、协调、安排,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为了确保解说做到流畅自然,张宁在忙过一天后,晚上独自到法院从前院到后院,一遍又一遍重复练习,直至做到倒背如流,保证了参观的效果,给与会领导留下深刻印象;曹瑾为准备会议秩序册,连续工作多个通宵,在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后,顾不上休息前往开封,并出色完成任务;张莉冰积极配合院领导制作会场座次图、就餐座次表整夜不停,天一亮又赶到市政府文印室印制材料,一环连一环,一关接一关,保证了会议材料及时发放到代表手中。李韶峰、王玉峰两名同志在工作中发扬高风格,哪里需要赶到哪里,及时处理意外事件,使会议没有受到耽误。毫不夸张地说,会务组的年轻人在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羸,表现出了我院新一代年轻人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特点。
接待组组长王宏伟临时受命,便切实担负起组长职责,收集资料,对接待组人员从礼仪到巩义地方历史文化进行集中培训,并结合每个组员的特点进行编组,使人员得到组合利用,发挥最大的效果。接待组工作人员按照热情大方、细心周到的原则,坚持做到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积极帮助代表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给与会代表提供了舒心的服务,营造了宽松和谐的会议环境,保障了会议秩序,树好我院干警文明形象。
车辆组加强司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司机的安全意识,会议期间冒着酷暑,往返郑州、巩义六十多次,无发生一起事故,为会议的召开提供坚强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活保障组按照经济实惠的要求,精心安排会议期间的食宿,既保证了代表们在巩义期间享受到良好的食宿服务,又做到节约开支、减少浪费。经过保障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议期间食宿安排科学合理、饭菜质量过关,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并满足了全国各地代表的口味,受到了代表的高度称赞。
材料组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形下,保质保量完成了《审判文化》一书的出版、《审判文化教育读本》的重印、《法苑》杂志的制印以及会议各项材料的准备等艰苦工作任务。
安全保卫组的年轻法警在领取任务后,把责任放在首位,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担负起警卫工作,保障会议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信访组工作人员在会议期间耐心细致做好上访人的思想说服工作,保障了会场的安全秩序。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责任重大、非同小可。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这次会议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组织协调不到位,还存在部分工作衔接不够紧凑,出现了一些小失误。对此,我应负主要责任。其次,第一次承办大型会议,经验不足,层次不够清,思路不够明,没有抓住关键环节,我个人对活动工作小组指导力度不够,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这次会议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次会议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总结。我也相信每名会议工作人员都有着和我同样的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信心在党组的带领下,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团结一心,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回报党组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