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文化 -> 审判文化

巩义市人民法院“审判文化”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05-03-25 16:28:3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蓬勃开展的审判文化建设,给巩义法院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巩义市位于中原腹地,南依嵩岳,北跨黄河,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古都洛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巩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演绎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美丽传说,如上古部落首领修坛沉壁,举行禅让大典,五子之歌、伏妃洛神、商汤祷雨,以及群雄争霸、中原逐鹿,直至近代的蒋冯胡憨之战等等,无不在巩义这块土地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同时也产生了被孔子赞为“天下贤士”的程本,汉代“天下英藩”尹伯元,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等一批政治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以及河图洛书、北魏石窟、宋代七帝八陵等文化遗产,使巩义的历史熠熠生辉。

    1992年以来,巩义13年位居全省县(市)综合经济实力第一,六次挤身百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百强的县(市)。巩义法院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奋发图强,奋力拼搏,曾在“两庭”建设上挤身全国先进,审判流程管理和办公现代化走在了全省法院的前列,先后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但是,先进并不等于处处皆好,随着巩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法院队伍思想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干警的精神状态上。干警眼界不宽,观念不新,追求不高,小“进”即安。2002年10月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他们面对办公条件和环境在河南一流的法院,面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执行工作,清醒地意识到,要建设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必须用新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超前的司法理念,来端正干警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提高干警的精神境界,才能使巩义法院与时俱进。开展审判文化建设的提议得到了党组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经过全院干警大讨论,逐步形成了以“政治、作风、道德、学习、敬业、进取、审判”等十个方面为内容的审判文化内涵。兴起的审判文化,打开了干警的思想之窗,每个干警都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新的审视。全院从院长到每一名普通干警都以其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作为行为准则,鞭策和激励自己,成为巩义法院一种“文化现象”。

    一、审判文化推动了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和公正司法体现了法院的文化特性。审判文化是法官群体(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审判工作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为树立法院、法官良好形象,该院对院长、法官、书记员每个岗位人员行为举止都制定了具体标准,甚至对开庭、打电话用语都做了具体的规范。为方便当事人诉讼,结合实际制定了12项便民措施,设置了诉讼咨询台、当事人休息区等。在立案时发放权利义务告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引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开展了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等服务。对经济确有困难、无能力交纳诉讼费用的当事人,实行司法救助,把司法便民、利民、为民要求落到了实处。文明执法在巩义法院成为风尚,一年来,全院没有出现干警违法违纪的现象,荣誉室新增各项荣誉百余面幅。

    二、审判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方

    审判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动、具体的体现,培养了干警的理想、信念、品德。巩义法院把培养干警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友爱精神、拼搏精神始终做为审判文化的重点。院里青年干警占54%。青年人爱读书,院出资10万元购置图书,建起了图书室,每季度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2003年 9月又于郑州大学联合开办了法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0月份举办了第一届法学理论研讨会,出版了优秀论文集。现在该院已有6个研究生、40个在读研究生、68个本科生,初步形成学习型法官、学习型法院。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大提高了每个干警的综合素质。如民二庭审判员尚玉栓原在基层法庭工作,孩子小,身体不好,院领导为照顾她,几次调她到离家近的岗位工作,均被她拒绝。连续7年结案超百件,2003年荣立二等功。象尚玉栓这样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讲工作的先进典范人物在巩义法院层出不穷。

    三、审判文化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

    坚持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用真情善待每一位同志,是该院审判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每位同志生日时,院党组送上一束鲜花,道上一句祝福;当干警家里有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赶到;定期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改造职工餐厅,解决工作人员就餐问题;改善办公条件,考虑到基层法庭条件差,办案辛苦,院里出资修缮了各中心法庭办公楼房,为基层法庭安装了空调、饮水机、聘请了炊事员,更新了部分办案用车,从点滴之处、细微之处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同志的成长与进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华的宽松环境;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公开考试选拔干部,为干警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聚了人心,增强了战斗力。2003年春夏之际,突入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该院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全院干警争先恐后申请到抗非一线,先后有70名同志奔赴12个村庄,深入防非一线,和群众吃住在一起,并肩战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防非工作的最终胜利,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审判文化树了正气,正了院风

    审判文化建设体现在行动上和工作中。新一届党组一班人,深深懂得“打铁须先自身硬”,在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正人自己,“人人想大事,事事争一流”,带头讲政治,讲正气,讲文明。“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讲党性,讲原则,讲民主,讲团结,是党组对每个成员的严格要求:以事业为重,严守组织纪律,不争权夺利,不搞内耗,自觉维护班子的统一,已成为每个党组成员的品质和工作写照。凡是要求干警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好,凡是禁止干警做的,班子成员先不去做。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

    为推动廉政建设,管好队伍,党组制订了《党组成员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党组成员保持廉洁的八项规定》等制度,并坚持“三管四不”,即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对亲朋好友及来自各方面的谋私要求不批条子、不转信件、不打招呼、不替人说情。同时,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品德修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提高自身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班子成员严格分工又密切配合,把文化建设同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工作有职、文化有位”。在抓好业务工作同时,不忘文化建设任务,真正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做到了常抓不懈。如今,在巩义法院“老老实实做人,规规距距办案,清清白白为官”已成为每位法官的基本行为准则。“轻轻松松,按步就班,干不好巩义法院工作;不学无术、浑浑噩噩,端不好巩义法院饭碗;有法不依、违法违纪,坚决砸了他的饭碗”成为激励全体人员的动力;“铁面无私的包公精神、无私奉献的黄牛精神、勤政爱民的公仆精神、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为院争光的集体精神、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成为当前巩义法院的院风院貌。

    五、审判文化带来丰硕成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审判文化使巩义法院树了正气,聚了人心,正了院风,促了工作,给巩义法院带来了勃勃生机。2003年共受理各类案件8757件,审执结各类案件7134件,其中受理各类诉讼案件4024件,审结3966件,结案率为99%;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733件,执结3168件,执行结案数是2002年的10倍;金融执行案件执结标的3475万元;处理涉法信访案件72件;依法减交、缓交、免交各类诉讼费用454万元;二审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由原来的11%下降到3%以下;结合重案、要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编发各类宣传稿件1200多篇,录制电视专题8期,巡回开庭132次;先后荣获全省法院“优秀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巩义市“公仆杯”金杯;12项工作受到省、市两级法院表彰,2个部门荣立集体二、三等功;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6人荣立个人三等功,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编辑:李京伟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8819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