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原城市,经济发达,人杰地灵。巩义市人民法院1951年建院,现有法官及其它工作人员243人,领导班子成员8人,中层正副职干部53人,干警182人,20个职能部门。其中,机关院内部门13个,包括7个业务部门和6个行政部门,另设有7个中心人民法庭。
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该院2003年以来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实施审判文化教育体系为切入点,加强对干警以审判文化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干警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以审判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化建院、文化治院与简单意义的制度治院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由低层管理向高层管理的转变,同时也是被管理者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接受管理的转变。该院审判文化实施以来,以审判文化教育人,以班子形象影响人;以规章制度管理人,以竞争机制激发人;以加压负重培养人,以真诚热情对待人;以德能勤绩选拔人,以集体荣誉鞭策人做为治院方针,号召全院干警把“廉洁勤政,司法为民”作为立身之本,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作为事业之基,把“无私奉献”作为最高境界,把“公正与效率”作为毕生追求。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活动,让有理的人能打赢官司,让贫困的人能打起官司,让恶意逃债的人占不到便宜,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法院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一、审判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审判文化是一种司法文明,是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审判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该院构建审判文化教育体系,就是以人民法官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从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教育入手,正确引导干警修身做人,激发干警敬业爱岗、积极上进、自强自励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浓厚的审判文化氛围,使干警置身其中,长期陶冶,外部渗透,强行灌输,直至自觉接受,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法官队伍。
二、构建审判文化教育体系的措施
1、完善审判文化理论体系,提高法官队伍理论素养
目前该院已初步形成了审判文化理论体系。该院政治处编发了审判文化专刊,从学习、修养、道德、进取、敬业、政治、作风、廉正、礼仪、审判等十个方面总结成文字材料,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对干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学习篇》阐述道:作为担负国家审判重任的人民法官,面对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只有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才会有足够的司法智慧和司法技能守护好社会公平与正义这道防线。并强调要学习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学习法学理论和审判专业知识;要结合审判工作特点,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制史等知识;要学习法官职业规范和社会良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要学写作和调研,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和调研水平。
《作风篇》指出:审判工作作风关系着法院形象、法官形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是法院作风建设的中心。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作风建设,核心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司法为民。
《修养篇》阐述道:人民法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包括勤奋学习、自觉立志、兼听内省、以人为镜、言行慎独、积善成德、防微杜渐等方面。
2、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法官在审判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完备的法律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法官去执行,仍达不到司法公正的目的。基于法官在审判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我们提出“以人为本”,通过组织干警到先进法院学习、领导讲座、集中培训、业务考试、学习讨论等形式,加大对法官进行教育、培训和引导力度,通过提高法官队伍的文化素养来带动其精神和道德品位的提升。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该院开展了文化教育为中心的干警教育整顿,“三风”教育整顿,即:思想作风、审判作风、工作作风,对阶段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干警进行表彰奖励,让他们在全体干警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他们敬业奉献、忘我工作的事迹,号召全院干警向他们学习。引导干警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我们为谁掌权”和“假如我是当事人”的大讨论,使干警们认识到:“模范就在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可以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就会导致行动上的自由散漫,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歧途。”全院干警明辩了是非、找准了方向,从而在全院树立了一种共识:即恪尽职守、踏实工作的人将会得到尊重,自由散漫、无事生非的人将会受到唾弃,做一名法官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文化教育激发了广大干警爱岗敬业、争先思进、人人自律、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全院形成正气盈门、人心团结的氛围。
3、完善制度,通过外在管理与内在管理并重,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近年来,该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制度体系。在行政管理方面制定了《责任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审判人员十条禁令》、《文明用语、忌语》、《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学习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在审判业务方面制定了《案卷评查办法》、《执行卷宗评查办法》、《执行工作手册》等,使全体干警处处行为有规则,考核奖惩有依据。与此同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一是坚持并完善与群众联系的制度。通过实行院长接待日、干警首问负责、法律义务咨询、诉讼引导员制度等制度,多渠道了解群众的要求,发现审判中存在的问题,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实行挂牌上岗,亮证执法,便于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三是实行到期案件提前警示制度。立案庭通过该院的局域网,对将要到期案件提前十天在大屏幕警示,杜绝了超审限案件现象,提高了审判工作的效率。四是建立了案件监测评查制度。对各业务庭每季度审结的案件进行庭内自查、庭室之间互查、院纪检室、审委会抽查三层检查等,对监测情况预以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违法审判案件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的错案适用错案责任追究办法进行批评处罚。五是完善制度,重在落实。该院对每季度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百分考评,各业务庭的目标奖和超额奖根据其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情况综合计分后进行分配,奖勤罚懒,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院树立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就是高压线”等法纪观念,通过制度来规范法官行为。
4、坚持“从优待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该院坚持“以人为本,从优待警、从严治院”的工作思路,着力为干警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宽松和谐、积极向上、民主集中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为干警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加强基层法庭建设,把法庭作为培养人材的摇篮。该院于1990年在17个乡镇建立了17个法庭,为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目前基础设施已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开展。经过机构改革,该院把原来的17个乡镇人民法庭合并为7个中心法庭,一个法庭辖几个乡镇,充实了法庭力量,改善了办公办案条件,号召干警以到法庭工作为荣,以到相对艰苦的法庭工作而自豪。该院提出,要把法庭变成巩义法院的“抗大”,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练,谁就优先得到提拔重用。在机构改革中,许多干警积极要求到法庭工作。
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该院存在工人多、书记员少,审判资源不平衡的状况,该院积极探索,大改革,通过考试、测评等手段,任命48名工人身份的干警为书记员,有效解决了审判资源不平衡问题。
建立一支学者型、专家型的法官队伍 。该院由大学毕业的中青年法官组成“学习沙龙”,将尚未取得法官资格的年轻干警组织起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干警素质。今年10月,该院将召开一次论文研讨会,通过调研解决在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审判工作的开展。该院鼓励干警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我们对通过函授、自学等方式取得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干警报销一定的学习费用,对参加司法资格考试的干警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对通过教育培训取得法官资格和高学历的干警进行优先提拔重用。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干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一个团结友爱的工作环境。该院积极改善干警的生活、工作条件,关心职工的冷暖,把党组的关心和爱护传达给每一名干警。该院为每名干警建立了详细的信息档案,当干警生日时,由该院人事科给干警送上一束鲜花和祝福贺卡。该院还对餐厅进行了“煤改气”的改造,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干警家里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有病有难,院领导必定看望。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干警们体会到了党组的温暖和关心。
5、加强物质建设,为构建审判文化教育体系提供硬件保障。
该院在办公楼大厅设置法院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十项禁令宣传栏,宣传该院工作,教育干警自觉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组的工作部署上来。利用电子屏幕开展“每日一语”教育,提高干警的文化修养,拓展干警们的工作思路。悬挂《法官誓言》,提醒干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制作先进人物宣传栏,对每季度评选出的天平杯好法官、好庭室进行公布,坚持典型示范,用典型精神引领队伍,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办公环境。在《巩义报》开辟法院审判专栏。通过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干警思想境界和道德操守,营造了浓厚的审判文化氛围和“比学习、比素质、比成绩、比贡献”的良好风气。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文化建院,该院法官队伍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法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2003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757件,其中新收5479件,审执结各类案件7134件,尚存未结案件1623件。其中受理各类诉讼案件4024件,审结3966件,结案率为99%;受理各类执行案件4733件,其中新收1557件,旧存3176件,执结3168件,执结率为67%,结案数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在各类案件结案数大副度提高的同时,上诉案件数下降,上诉率明显降低。审判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全院干警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廉洁无私、争先思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院风蔚然形成,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提高。
如今,“老老实实做人,规规距距办案,清清白白为官”已成为每位干警的基本行为准则。“轻轻松松,按步就班,干不好巩义法院工作;不学无术、浑浑噩噩,端不好巩义法院饭碗;有法不依、违法违纪,坚决砸了他的饭碗”成为激励法院干警的动力;“铁面无私的包公精神、无私奉献的黄牛精神、勤政爱民的公仆精神、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为院争光的集体精神、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成为当前该院倡导的院风。勤奋工作、争先思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院风蔚然形成。
审判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该院对构建审判文化教育体系的探索只是刚刚起步,在认识、观念、方式、内容、手段以及面临的诸多深层的问题的解决上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要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始终坚持文化育人、文化治院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审判文化教育在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法官队伍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时代主题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