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巩义市位于省会郑州和九朝古都洛阳之间,南依嵩山,北临黄河,辖15个镇、5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巩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闻名中外的北魏石窟和北宋皇陵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诞生了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等。巩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全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也随之增多,巩义要想长期保持全省经济排头兵的位置,确保社会和谐安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一套保证社会稳定的良性机制。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平安建设在巩义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安报记者张书峰李飞通讯员毕朝阳曲孝生/文图
争当全省平安建设排头兵
把巩义市建设成为“富裕、和谐、魅力、文化”的新城市,让这颗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是新一届巩义市委、市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奋斗目标。
“平安与发展相辅相成。没有安全保障,发展不可能真正持续;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是更大的政绩。巩义市不仅要当好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还要当好全省平安建设的排头兵。”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王小平对“平安巩义建设”给出了这样的诠释和定位。
2007年以来,巩义市委、市政府在加紧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确立了“抓基层、打基础、强防范、筑牢第一道防线”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思路,注重强化源头管理,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他们多次组织召开平安建设动员会、交流会、促进会和协调会,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并与各镇办、局委“一把手”签订了平安巩义建设目标责任书,强化各级各部门的主责意识,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推出了严格的激励奖惩措施。“一把手工程”的推行,把巩义市的平安建设引向了深入。
王小平经常深入到基层,到群众中开展平安建设调研活动,帮助各单位、各部门解决平安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今年5月,在王小平的关心重视下,该市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长期以来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缓解。
即使在全市倾力开展“四城联创”活动中,巩义市不但没有压减、挤占平安建设基金,反而增加了这项费用并按时拨付到位。
巩义市市长张春阳在一次常委会上说,虽然当前全市财政非常困难,但再难也不能难平安建设,因为平安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和基础,一刻也不能放松,并当即表示,再挤出50万元给信访部门做平安建设费用。
2006年,巩义市委政法委对全市61个平安建设先进村、居委会进行了奖励。巩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明桢说:“平安建设离不开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更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走群众路线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的必有之路。”
量身打造平安巩义建设长效机制
巩义市的平安建设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绩,除本市主要领导、各级各部门对此项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的健康推进。
“创‘平安巩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证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的目标也正是为了群众更满意,为了社会更和谐。”李明桢道出了平安巩义建设成功的秘籍。
2006年以来,巩义市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市实际,先后出台了《平安巩义建设纲要》、《关于强化平安建设责任制意见》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从强化领导带动机制、强化全民参与机制等方面,对平安巩义建设作出了硬性规定。
为解决平安建设中的第一要素——人员问题,巩义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20个镇办设立平安建设中心,并配备了124名专职工作人员,由两名副职分管此项工作。在各村居委会健全了治保民调组织,建立了323个平安建设工作站,组建了3492人的信息员队伍。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政法部门增加人员200余人。今年9月,张春阳在该市公安局调研时,当场决定为公安机关再招录流动人口协管员100人,将经费保障由过去每人每年1.8万元提高到2万元。对各镇和街道办,该市市委专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专职巡防队伍的组建规模和标准,同时要求各镇办要给巡防队配备必要的巡逻车辆、通信工具、防卫器材,使巡防队伍的装备水平“准公安化”。
在经费保障方面,巩义市每年拿出300万元,作为平安建设应急备用金。公安机关实现了收支脱钩、全额保障。同时,巩义市还建立了巡防队伍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巡防队伍的工资、待遇以及经费全部由市、镇两级财政负担。除此之外,该市回郭镇等镇办还为每名联防队员办理了养老、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了队员的后顾之忧。
如今,在城区,大街有巡警、小巷有联防、家属楼院有看护、单位内部有保安、公共场所有巡防;在农村,各镇专职巡防、村级义务巡逻队随处可见。2006年,全市292个行政村有240个实现了零发案,496个居民楼院有485个实现了零发案,801个基层单位有778个实现了零发案。
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有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有了长效机制的强力保障,巩义市的平安建设如日中天,如虎添翼。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是强力推进平安巩义建设的第一项重大举措。过去几年,巩义市“两抢一盗”、诈骗等在案件中占有相当比例,有的地方甚至占到60%~70%。面对这一状况,巩义市以打黑除恶、命案攻坚为龙头,深入推进严打斗争。他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四严一创”活动、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行动、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通过集中严打,现行命案发案数、刑事案件立案数、两抢一盗案件数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4%、5.2%和19.4%。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满意度明显上升。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新形势下的治安防范效能,是强力推进平安巩义建设的第二项重大举措。两年来,巩义市加大对人、财、物的投入,在全市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巡逻防范网络,组建了由交巡警市区巡逻、派出所民警带队辖区巡逻、特警队员重点部位巡逻、市区低保和镇专职人员辅助巡逻、农村村民义务打更巡逻的五支专职巡逻防范力量,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巡逻防范网络。在对治安防范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他们以治安卡点为依托,采取“动静结合、里应外合”的防范格局,在出城口、出市口设置两道治安检查站,一旦有事,两道防线同时收关。此举不仅有效地打击和震慑了犯罪,也提高了警方的快速反应能力。
在加强人防的同时,巩义市努力提高科技防范水平,以城区为重点,在郑州各县市率先完成了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区和有条件的几个镇安装治安电视监控系统,安装电视监控探头349个,覆盖区域22平方公里。
同时,他们针对全市田野文物多而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一次投资550万元,安装摄像监控探头46个,三维声敏探测拾音器探头268个,安装巡更系统11套,使文物保护工作迈上了科技化防范的新征途。
2003年,巩义市在推行“三台(110、119、122)合一”工作中,将电脑报警并入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台合一”。目前,巩义市城区各商业门店安装电脑报警系统2000余家,安装率达40%,并逐步向农村延伸。竹林镇将这一系统安装到了各家各户。
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是平安巩义创建的第三项重大举措。巩义市积极转变理念,变“围绕稳定抓群众”为“围绕群众抓稳定”,变“被动接受群众上访”为“主动为群众下访”,使平安建设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四大班子领导每月15日由书记、市长带领到分包镇办下访一次,帮助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市稳定办每月20日负责召开一次矛盾排查、调处、督办稳定例会,对排查出的案事件实行领导包案,挂牌协调督办。今年3月至7月,他们在郑州市率先开展了集中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百日攻坚”活动,巩义的做法,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他们还积极引入“大调解”机制,在市、镇、村中进行推广普及。北山口村推行的村级民调110,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所有问题不上交”的良好局面。民调组织和司法所调解率达到100%,调成率达到95%以上。
他们注重发挥基层政法组织、基层综治组织在平安建设中的主力军优势,利用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民警工作站,把管理和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在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对那些两劳释放人员、重点管理对象进行结对帮扶,彻底消除他们顾虑,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重返社会,回报社会。
“平安建设”不仅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稳压器”,更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加速器”,在拉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巩义市GDP完成212.1亿元,增长18.7%;规模企业增加值完成120.7亿元,增长29.6%;实现财政收入11.1亿元,增长16.9%。
省委政法委和郑州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多次到巩义进行视察,他们对巩义市平安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如今,平安巩义建设已经成为巩义对外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但巩义人并没有满足,他们正以十七大会议召开为新起点,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把平安巩义建设向着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推进。
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王小平(左一)在巩义法院调研
巩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李明桢(右一)夜查巡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