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法官风采

用法律的天平称量民心和自我

——记巩义市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王宏伟

  发布时间:2005-03-26 09:00:09



    王宏伟,现任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1990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宏伟通过考试选调到法院工作,开始了法官生涯。他坚持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法律的天平称量着民心和自我。十余年他共审结各类民事、经济案件1100余起,结案标的达几亿元。即使这十余年不休息一天节、假日的话,一个案件从立案到审结也不过三天半的时间。更难得的是他所审理的案件没有一例被上级法院发回过,保持了在巩义市法院个人办案超千起无一错案的记录。他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和先进个人,并被上级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法官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法官的职业也是非常辛苦的。这辛苦不仅是来自法官须对大量案件中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作出正确分析判断所付出的巨大的脑力劳动,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还要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巩义市民事案件多,法院办案人员少,一个案件法官不仅要开庭审理、拟制法律文书,而且从通知传唤当事人、外出调查取证,到送达法律文书,以及装订卷宗报等一系列大量繁琐工作,也都要由办案法官亲自去完成。

    王宏伟所办的案件中,许多当事人都在离市区很远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有的地方根本就不通车。为了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公正快速地审结,他经常起早贪黑或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下乡通知当事人。有时中午饿了就啃几口自带的方便面。一次下雨天,他徒步路过一段山路,山坡突然塌方,泥浆、石块滚滚而下,要不是躲闪及时,他早己被压在泥土之下。有一个夏天的星期天上午,他和一位同事到偏远的夹津口山区发应诉通知书,被一农民家中突然窜出的恶狗扑咬到了手臂,当时鲜血一下流了出来,同事说得立即赶回县城包扎伤口注射疫苗。但由于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几个当事人住得又相距很远,还有几份通知没有送到。为了不影响开庭审理,他不听同事的极力劝阻,用随身携带的空白笔录纸捂着伤口止血,就这样坚持着把一份份材料全部送完。他们天黑时才赶到了县城,但有病毒疫苗的防疫站已经下班了,直到第二天他才去注射了疫苗。

    平时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他都很少休息,经常加班研读案件,赶制法律文书到深夜,平常连走路都是急匆匆的,一天中干出了两天甚至三天的工作量。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高效、公正地审结了一起又一起案件,解决了一起又一起民事纠纷,使多少视若仇敌的双方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好,为社会的稳定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有人戏称他是不知疲倦的“办案机器”。而他总是淡淡地说,“咱干的就是这个职业,不能不负责任啊,要把每个案件都办好不出错,你也会这样做的。”

    唯法为大、不徇私情是他办案的一贯作风。王宏伟曾审理一起买卖砖机的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安徽山区的一农民,到巩义市某机械厂购买了一套砖机设备,到家后,机器不能正常生产,经该厂去人维修、调试仍不能正常生产,后来厂家干脆就不管不理了。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退机退款。王宏伟接到案件后的一天,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通知他,说同学们搞聚会,要他赶到某饭店。他入座后,才知道被告厂的负责人也是他的一个同学,借此名义约他出来吃饭,想让他对案件加以照顾。王宏伟了解情况后没说什么,在宴席即将结束前,他称有事先走,悄悄地到台前把账结了。之后案件在审理中,在经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判决该厂败诉。事后,他找到该同学劝说道:“法律讲的是公正,干企业讲的是诚信。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坏了企业名声,以后谁还敢来和咱做生意?不要因小失大呀。”

    去年,他审理了一起外地法院移送过来的因虚假广告引发的产品质量纠纷案件,被告是巩义市某机械制造厂和河南省某知名报社。原告因怕法院有地方保护,就案件的管辖争了好长时间。当王宏伟到原告所在地找到她,要求她上车一起去看机器生产现场时,她说:“我看广告受骗,买机器受骗,在原来法院打官司又受代理人的骗,谁知你们法院是不是真的?我不坐你们的车。”对法院充满了不信任,态度十分消极。王宏伟并没有受她态度的影响,而是认真细致地勘验了生产现场,并对有关人员和具体情况一一作了询问,整整忙到天黑。原告看着他的工作态度,心中也有了一些希望,但还是有许多顾虑。王宏伟临走时告诉她,不要有什么其他想法,要为开庭作好准备。

  开庭时,被告请了有名的律师参加诉讼。开庭后,不断有人找他告诫:“这是省里的报社,得罪了对你不利呀!”机械厂也不断找人说情。王宏伟丝毫没有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在查明事实后,依法判决二被告败诉,退还原告货款并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二被告虽然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但在二审中,基于一审查明的案件事实,被告自愿提出与原告进行和解,撤回了上诉。事后原告在电话中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要来亲自感谢宏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常说,法院也要为本地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但这种服务应该是依法的。对于那些有损巩义形象和商业信誉的企业决不能提供保护,否则就会害了这些企业,就不能使我们的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不利于我们巩义经济的长远发展。

  办案是否公正,要经得起考验,有时甚至是亲人的误解。一次,王宏伟审理一起经济案件,根据原告的财产保全申请,他依法将被告在某单位的购房款予以冻结。事后得知此款是其表叔以被告的名义交的,表叔找到他要他想办法解除冻结,但他说:“审理案件重的是证据,你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款是您的,我不能解冻。”案件审理完毕后,他不顾家人和亲戚的劝阻,依法按判决书将该款扣划给了原告。表叔气得骂道:“我从没有见过你这样无情无义的侄子。”

  王宏伟同志真是无情无义的人吗?在乡下法庭,他处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因被告在巩义监狱服刑,原告千里迢迢从陕西赶来,要求和服刑的丈夫离婚。中午下班时,宏伟发现这个外地妇女坐在法庭门口没有离去,经询问才知道,她家境贫寒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他当即到饭店为其端来了面条,并自己掏钱为她安排了住处。案件审理中,经他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双方都被这种入情入理、不偏不袒的精神感动了,终于使案件得以顺利调解。临走时,他为原告买了车票、食物。这个朴实的中年妇女感动得不知该怎么好,以农民特有的憨厚跪倒在他面前。

    在经济庭,他接办一起重审案件,之前由于多种原因,该案六年之久都没有得到解决,原告的家庭生活也因此变的十分拮据,成了该市的上访户。在审理中,王宏伟没有因案情的复杂难查而借口推脱,也没有因对原告处境的同情和上访而使法律的天平倾斜。经过一次次的现场勘验、调查核实、开庭审理、分析认定,最后作出判决,对原告的合法请求予以支持,合情理但不合法的请求予以了驳回。他不厌其烦地给原告讲解法律知识,给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春节前,他还自己购买了粮油到原告家中进行看望。法律无情人有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原告最终放弃了上访,使这一纠纷依法妥善得到了解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几年来,除单位组织的捐赠活动外,王宏伟还用自己并不高的工资收入多次为灾区和希望工程等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一千多元。

  要做一名不徇私情、秉公执法的人民法官,特别是在我们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物质生活的今天,忍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是不可能的。如果一名法官做不到清正廉洁,玷污的不仅是自己的人格,也是法院的名声。在办案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请客送礼的情况,王宏伟都给予婉言谢绝。他常说,只要你坚信法律是公正的,你的官司就一定会得到公正处理。一次,他在办理一起执行案件时,被执行人为了逃避执行,以送材料为由用信封暗中夹带了一千元现金,让他手下留情。他随即向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建议将这一千元转开成了执行标的款。一次,一个当事人托朋友给他送来了5000元钱,让他对案子加以关照。王宏伟虽再三拒绝,但朋友执意不肯拿走。王宏伟只好说:“如果你们确实经济宽裕的话,我就收下了,不过怎么处理就是我的事了。”第二天,他把这5000元钱以当事人的名义捐给了希望工程。当他把希望工程的捐赠证书交给那个当事人时,那个当事人感叹地说:“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人,不管案子怎样处理,你这个朋友我交了。”这样的事,王宏伟遇到的太多,但他时刻牢记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

  他被任命为民二庭副庭长后,对工作一如既往,没有丝毫的松懈。为了协助庭长抓好案件质量,在审理好自己案件的同时,他制订了法律文书签发情况登记表,对自己签发的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认真审阅,把每一个案件中存在的问题都详细地做以记录,阐明自己的看法,坦诚地与承办人进行交流,并把确有争议、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归纳起来,组织大家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大家形成了一个很好地边干边学的学习氛围,不断了解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最新的法律规定,不断更新司法理念,使全庭案件质量和法律文书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今年8月份,他被市里抽调到企改办服务企业改制,他更是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做到审判工作和企改服务工作两不误。在为企业依法改制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制作了宣传材料,并为企业上法制课,鼓励企业依法经营。他以雷厉风行、老练精干的作风给企业负责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受到了巩义市委领导的高度好评。

  公心、民心,铭记在心。廉政、勤政,方能公正。十多年来,王宏伟一直将群众放在胸中,将公正刻在心里,坚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工作,用自己的汗水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用法官的赤诚书写正义篇章。面对鲜花和掌声,他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迈着更加坚定的步子朝司法公正的目标前进着!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88450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