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对今年夏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找工作的“战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对那些读法律专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来说,毕业前找工作的日子似乎越来越难熬。
读法律专业,社会普遍评价很高,不少人认为当律师很能赚钱。而事实又是如何呢?在3月23日河南某政法院校举行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记者清楚地看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河南某政法院校,一个近40人的法律相关专业班内,找到工作的有30多人,但真正找到跟法律有关的工作的只有10人,在这10个人中,工作相对稳定的,只有两三个人。
有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包括律师、法官等各种职业在内的法律工作者缺口70万人。
一边是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乐观,一边是与法律有关联的行业有法律就业缺口。为什么眼下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尤其是找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会如此困难呢?由于就业的矛盾和困难,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生认为,他们“就业的冬天”已经来临。然而,教育专家和人大代表则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不等于严冬来临”。学法律的学生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要看到这个专业面临的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要勇于迎难而上,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正确抉择。
A
就业有多难——
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法律学子们
近日,在河南省人才市场门口,记者见到了毕业于河南某政法学院的小付。小付所学的专业是书记官专业,毕业后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小付还想找一个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半年过去了,小付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现在也不要求和自己的专业相关了,只要能找个工作就行,先骑着驴再找马吧。”小付说。
小付来到一家装饰材料公司的招聘处应聘。负责招聘的经理了解到小付学的是法律专业后说,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如果小付想应聘,只能作为公司的兼职法律顾问,月工资1000元。招聘的经理解释,现在,只有大公司才会聘用法律专员,一般的小公司会找个律师做兼职法律顾问,聘用法律专员的成本会比较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小付苦笑着离开了招聘现场。
在一般人看来,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去法、检、公、司部门工作,或者当律师。“但没有过硬的法学专业知识,或者说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想进入这些单位是很困难的。拿郑州市为例,法、检、公、司等系统,每个系统也只有十几家单位,加上省直单位,每个系统也不到20家单位。这些岗位,除了本地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编者注)等高校法律专业的几百名毕业生争夺外,还有来自其他省市的法学毕业生前来竞争。”小付说,“再说,政法系统也不会每年都大范围招人。因此,进入政法系统比高考时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难,虽然没有上青天难,但也有点接近了。”
2007年毕业于河南某专科学校法律系的小杨说:“现在想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同学中也有几个通过自考法律本科和司法考试的,但目前都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小杨显得非常忧虑:“现在毕业都快3年了,同学们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到公司里找工作,还有几个跑到外省工作的。同学们各自都想办法就业了,但多数人对现在从事的工作不满意。”
很多法学毕业生找工作的经历也与小付、小杨就业遭遇的情况类似。郑州某高校法学毕业生小张,毕业后目标是月工资2000元,但一直没有找到这样的工作,后来把月工资标准降到了1500元、1200元,还是没被聘用。最后,小张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月工资800元,虽然月收入与小张的目标相差很多,但在残酷的就业形势面前,小张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小张一直铭记这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对他说的一句话:先去参加司法考试吧,等通过了,再从头开始。
在郑州一家担保公司跑业务的小齐说:“在学校学的法律专业知识只是皮毛,到社会上根本得不到认可。”
B
未来有多远——
在校法律学生多数对就业悲观
记者在某高校的招聘会现场采访了10多名法律专业学生。尽管他们还没毕业,却也加入了找工作的行列。“我上高中时学的是文科,感觉法律专业的前景不错,就报了法律专业。”上大三的小吴说,现在法律专业就业很难,大专学历的就更难就业了,很多学哥、学姐们都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职业。
“我心里十分向往律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法律专业。”念法律专科的小赵对自己职业的规划是做律师,为了够资格参加司法考试,小赵正在攻读法律本科自考。小赵说等毕业了自己会先找个工作,边工作边考司法考试。“我估计很难!”对于毕业后的“远景”,小赵似乎没有很大的把握。
“法律专业的大专生很难找到与法律相关的工作,我准备考专升本,再充实一下自己,做律师是我的第一选择。”读法律专科的小吕说,律师的前景好,收入也高。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大多数面临就业的法律专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乐观,但都普遍向往公务员和律师职业。他们也都知道,考公务员或做律师很难,但在他们心里,依旧会去努力。因为,在他们看来,选择和自己不对口的专业工作起来似乎更难。为了尽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许多还没有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的实习期到社会上实习以外,还利用假期去律师事务所锻炼自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C
就业难在哪——
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不可否认,现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那么,法律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呢?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严峻应该放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去看待。他说,由于几年前法律专业很热门,并且学校开设法律专业成本低,于是,就造成了许多大学大范围扩招法律毕业生,但扩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因为每年需要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远远低于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
不少学法律的学生都想进入法、检、公、司系统工作。“但法、检、公、司系统有着严格的编制和人事制度,这些单位也不可能每年都招人。即便招人,也是少数,不会大范围公开招人!”刘道兴说,“目前,在我们国家,军转干部直接被安排到了政法系统,因为这些人员在部队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被安排到政法系统也是对口的。这也影响了法律专业毕业生进入政法系统。”
刘道兴进一步分析,在国外,律师人才比较紧缺,法律专业较好就业,那是因为老百姓之间如果出现问题就会找到法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在中国,由于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他们一般都靠人情解决,或者直接去找政府,这也影响了律师事务所在用人数量上的需求。
河南省法学会会员、河南省律协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朱广晓说:“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操练自己的本领,提升自己的技能。但是,由于人数限制和时间安排等原因,现在学生到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时间难以有效保证,走过场的现象广泛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法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普遍不强,难以适应法律职业部门和其他单位用人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各行各业
都需要大量懂法律的人才,特别是法、检、公、司系统及律师业,急需一批素质高的法律专业人才。”巩义市人民法院法官薛永松说,“在法律专业泛滥和大学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求招收的大学生能够立即从事所需要的工作,而大部门法律专业大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目前,企业已经成为法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到企业就业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企业对法律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他们需要的是高层次的成熟法律人才,初出茅庐的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符合他们的要求。同时,按照国家规定,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参加司法考试,而且其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并不比法科毕业生低。这一方面很好地说明了当前法学专业的不可替代性太差,另一方面说明了非法科毕业生通过司法考试以后就具有了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更被用人单位青睐,这对法科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使用专门的法律人才还属于“高消费”,毕竟专门的法律人才不是他们所急需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应届法律专业毕业生处于两难的境地,他们只能加入到茫茫的找工作队伍中,与学中文、历史、管理、经济等文科专业的学生一起,开始一场场赤裸裸的“肉搏战”。
D
专家破难题——
不要死磕“专业对口”
省人大代表尹志国分析,法律专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他说,首先要转变对自身角色和身份地位的认知,怀着一个普通人的平和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的竞争,要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大城市、大企业或者是考公务员上面,更应该把眼光放在基层、民营或是中小型企业。要先走向社会,丰富自己的阅历,要勇敢地去基层锻炼自己,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不要对那些低微的工作不屑一顾,更不要认为自己是学法律专业的就一定要从事和法律有关的职业,这种心态只能把自己困住。
刘道兴建议,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正确看待自己所学的法律专业,要形成大的法律概念,要清楚自己学法律专业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学习了法律专业,可以培养自身严密的思维方式,并不一定非要从事和法律有关的职业,学法律的学生也完全可以从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等于严冬来临!”薛永松建议,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多参加法律实践,特别是利用最后一年的时间多到法、检、公、司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增加自己的本领,要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提高交际能力,这其实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选择法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对法律感兴趣,至少不反感,不能为了潮流或者仅仅按照长辈的意愿选择法律。”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法官陈书冉说,“社会当然需要理论和实践能够完美结合的复合性人才,既有法律专业知识,又精通其他某个领域业务。”
亚太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常伯阳说,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现代社会对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需求较大。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现在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审计、证券业、环境评估、商务律师、司法鉴定、房地产咨询、中介等职业。所以,法律专业学生不仅仅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还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