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伦敦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不少重磅新闻,太多的意想不到中以“国羽头号女双组合因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最有冲击力。
包括中国在内的8名女子羽球选手上演的是“囚徒困境”的最经典的样本——双方都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发,最终两败俱伤。也许这些选手都由于太清楚比赛规则,也精心研析、竭力避免自己成为规则的牺牲者。焉知世界羽联搬出了“比赛行为严重违反体育比赛精神”的尚方宝剑而使其全部出局!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国际羽联制定的比赛规则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大家纷纷指责是规则的扭曲造成了运动员的困局。是的,运动员需要金牌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错,但为了金牌可以不择手段吗?可以没有底线吗?这是国人尤其要反思的。
中国历来不缺少规则。有人甚至曾戏言,如果在清朝时君臣都按照《大清会典》办事,那么大清朝早就是一个民主宪政国家了。而在转型时期,中国最缺的就是规则之治,这也是羁绊中国法治进程的最大障碍。爱钻空子是国人的一项“传统”,往往是明面一套规则,背地里一套规则,既有明规则,又有潜规则。规则一出,马上就会演变为各式各样的亚种、异种、变种。
再看看这些年的一些乱象。一部成本只有55.5万的宣传片,经过暗箱操作被拍到1850万,其中竟然有700万的回扣……
一些人在不尊重规则的基础之上变本加厉地实现着自己所谓的“利益最大化”,而给社会带来的却是身体上、心灵上的无限创伤。自恃聪明的人们漠视规则的存在,大行自己的规则,总以为能在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概率中侥幸过关,最终是机关算尽。
而当出现类似情况时,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加强制度建设,但中国的制度真的少吗?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规矩不是制定得少,而是遵守得少,国人骨子里就缺乏对规则的敬畏和尊重。遇到规则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遵守规则,而是从自己的小算盘出发,绞尽脑汁的研究规则、避开规则、变异规则。
因此,在中国确立“规则之治”仍然任重道远,国人当加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