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地朋友之邀,携家人游览了日照的五莲山。景区大巴车沿“之”形山路盘旋而上,回望来时的客服中心,确实有了“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的感觉。大巴速度快如同平地,只是在不断出现的转弯时会稍微放缓,又立即提速,孩子非常兴奋,说司机真是高手,车子象是在山路上跳跃。朋友介绍说,这可是五莲最好的骑行路线,四季风光皆不同,以春秋时节最美,未能骑行而上,心中多少留有一点遗憾。
到了景区停车场,便是山门。山门外,已经能看到如同黄山般的奇石峻峰,耸立在蓝天下。山门里的摩崖石刻,是苏轼在任密州(今日之诸城)官员时写下的“奇秀不减雁荡”。曾有人质疑,五莲山以此话宣传岂不是替雁荡山做广告?我向来是憎恶处处计较的作派,总让人感觉虽然精明但过于小格局、小胸怀,利己利他、实现共赢岂不是最好的结果?何必总担心别人沾了自己光、占了便宜,个人累,别人嫌。所以,我喜欢五莲人的实在、厚重、大气。
出于地主之谊,虽然对五莲山每一处典故烂熟于心,但朋友还是花钱请来了导游,一路上为我和家人讲解。听着导游介绍五莲山“兽中无狼、虫中无蝎、鸟中无雀、树中无棘”的四奇和“福、禄、寿、财、喜五老迎宾”奇石的故事,就看到了天竺峰。天竺峰外形浑圆,峰下是只巨手形状的岩石,在食指的位置竟然有指甲一样的石块。远望天竺峰,就象佛祖的手托着一枚含苞待放的莲蕾,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也为五莲山的奇秀折服。转身便是大悲峰,仅听名字就知道已经身临佛教胜地。
大悲峰下是皇家寺院——护国万寿光明寺。天下名山僧占多,在我眼里天下寺院大多是一个风格,建筑也过于类似,除了不同的传说故事基本没有可欣赏的价值。而且故事大多是象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之类与皇室有关的事情。在传统的理念中似乎只有与皇室有渊源,才显得有文化、有底蕴、有影响,故事俗套的让人质疑是为宣传杜撰出来的。让人感兴趣的是寺办学堂莲峰书院的两幅楹联,一幅上写:岂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亦读书。另一幅是: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幽居古寺、心无俗念、月夜读经的情形也只有真正的高人逸士才能做到吧,那种“我居山,无人识,白云中,常寂寂”的与山为伴的高冷岂是现代宅男能够体验的?
光明寺院藏经楼后是闻名的五莲大佛,佛身高28米、宽16米,为释迦牟尼坐像,由一块神似坐佛的岩石雕刻而成。佛的头冠处长着山上唯一的一株小叶菩提。站在大佛前的小广场上,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感觉到佛像正在含笑注视着自己,又好象在诉说着什么。据说在合适的时间,佛像头冠上的宝石在阳光照射下能发出五彩光芒。可惜机缘不到,没能看到佛光普照的一幕。但因前一天下了雨,天空愈发干净,并有大片的鱼鳞状的浮云,刚好在佛像的上方,把佛像衬托地更为庄严,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让人心起敬意。导游问我:你感觉是未雕刻的山石好,还是雕刻的佛像更好?我不喜欢纠结于类似的问题。凡事皆有机缘吧,那块巨石映入觉照大师眼里那一刻,它便是一尊佛像而不是一石头,刻意去探讨过去与现在哪个更好,不如去规划一下明天如何更好。随行的另一个朋友用宋丹丹地口气说:五莲山这块石头就是为大佛而生的啊。这个观点倒是很符合我的想法。
离开五莲大佛,便已经是山脊上了。导游介绍说,由于山阳山阴气候与光照等自然环境不同,南山多是阔叶动植物,北山多是针叶植物,更有山前桃花山后雪的奇异景观。行走在山梁上的小路,一侧是高大的成荫的林子,一侧是相对稀疏的松林。仿佛两个距离很近的人,却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世间的事情就是如此,白发如新、倾盖如故,懂你的人未必都是天天一起的朋友,也可能就是一个距离很远的朋友,也可能就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甚至可能是连面也没不曾见过的人。也许正是有了距离,才会有更多的不设防的信任。原本不相干的人,在各自的世界里相安无事,也是一种福份吧。
如果说南山是人文荟萃,北山则是自然神功。顺着导游手指方向,再次为五莲山的胜景所吸引。一块奇石异峰在松林中更是一道风景,如金龟,如巨蜥,如翁婆,如葫芦,如猛虎,如寿星,如将军,让人数不完,看不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绝不会让人有“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的失望。让人称奇的风动石,耸立在悬崖边,风吹能动,手推便晃,却万年不坠,似乎是大自然与世人设定的游戏。让人惊叹的试剑石,由两块高数十米巨石组成,两石之间有一条可容一人通过的缝隙,仿佛被利剑劈开。站在试剑石前,背后是巨石,脚前是悬崖,心里有点紧张,为了欣赏美景,有了豁出去的勇气。远观群峰秀,俯首心起寒,让人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触。实在想不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酷爱云游的文人墨客是如何遍访名山大川,如何能达到“路危行木杪,身远宿云端”的境地?如果不能达到达山峰之顶,又怎能有“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的飞扬豪情?精神的自由和飘逸才是他们不惧千里而往,不畏险峰而攀的支撑吧。
恋恋不舍地离开北山,最后一站便是五莲山的最高点——望海峰。带着儿子手脚并用地爬上峰顶,真正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体验。据导游介绍如果空气能见度高些,站在这里可以直望黄海,故得名望海峰。峰顶有巨石一块,上书“石浪飞空”,石下可容游客通行。由于是前一天刚下过雨,当天艳阳高照,远处的景色被雾气笼罩,便只能欣赏“宿雨朝来歇,空山天气清”的近景了。环顾四周,山势巍峨,群峰挺秀,无愧齐鲁最佳地的美誉。身在五莲山,想起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寒山和尚的“寒山深,趁我心”,懂得了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迷恋山野孤峰。也许,自己的前生前世也是青山里的一棵劲松,只有在这充满灵性的山野才得如此惬意。
听儿子玩得起兴说:山东真好玩。就问他,山东之行开心吧!儿子说:我说的是山洞,不是山东!原来,他也爱上了这座五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