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文化 -> 法官随笔

山海天 第四章 借我一片日照的天

  发布时间:2015-09-08 17:03:16


    从日照回来,一周过去了,又一周就要过去了,但我仍然惦着那里的天空。不仅仅是因为贪恋它的纯净明媚,更多的是喜欢在日照对天冥想的那种感觉。

    到日照的第一天中午,我和妻子、孩子从超市采购回来的路上,下起了太阳雨。也不知道是哪里飘来的一朵云,在我们的头顶上化成了纷纷细雨。软绵绵的细雨里,抬头看到的是白花花的大太阳和不远处仍然挂着明净的蓝和舒心的白的天空。我可以自作多情地认为,这场雨是日照的天特意为我和家人洗尘的吗?孩子并没有见过太阳雨,嘀嘀咕咕地说:啥天气?出了太阳,下着雨。

    和孩子一样,在许多人的眼里,世界好象只有晴和雨,明和暗,黑和白,爱和恨,情和仇,忘记了其实多数时间我们生活在一个既有美好,也有丑陋,还有许多无法明确区分、绝然隔离、交织胶着的丰富世界。爱憎过于分明,界线过于明显,但又不能象孩子一样说过就忘记,做了就放下,任由纠结变成折磨,伤害变成伤痛,最后让不快成为压垮自己的稻草。所以,对一些沉重的事,我更愿意做一条只有7秒的记忆的鱼。

    我不是智者,但也不愿做一个背着沉重包袱前行的人,或者说不愿做一个带着镣铐跳舞的人(大学时,母亲开导我写在信里的一句话)。我喜欢放空自己,喜欢或憎恶的,愉快或忧伤的,都由它随着时光的流失去吧,我实在没有太多的力气带着它们前行。在我看来,放空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望天冥想,对着天空去任由思绪狂奔,无穷无尽地空间里足可以放得下你所有的记忆,你的全部荣辱都将被那一片蔚蓝稀释成为虚无。而我却习惯了低头生活,总担心扬起的头被看作是孤冷和傲慢。也只有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才会有勇气抬起头来仰望,去沉浸在那片包容却不压抑的蓝色里。不知道为什么西方人会把蓝色和忧郁用作同一个单词BLUE,甚至有人把布鲁斯(BLUES)翻译成“怨曲”,还有了深藏BLUE(不露)新词汇。在我眼里,那代  表着大海和天空的蓝,更多是和红粉相对的蓝颜的蓝,一种可以与之沟通,让人从自我到小我,从小我到无我的蓝。

    同样是一种蓝,日照的天空又不象大海那么单纯,除了云的白,也有红粉的红。在日照的第三天的早上,睁开眼睛就感觉到天空象着了火一样的一片亮红。惊惧中打开窗子,发现是火烧云。感觉整个天空都变得热闹喜庆,我不由得又自作多情了,日照的天在向我秀它的多彩吗?小区的楼房在彩霞的映衬下显得美得无法用文字来描绘。那就是一幅天然的画,或者就是一幅极佳的摄影作品。日照的天空也有金色,那是海上日出的主色。日照,日照,日出先照之地。到了日照怎能不去观赏第一缕阳光的到来。看着太阳从海平线缓缓升起,再次感受到了晨光的美好。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普照海岸,天空从简单的灰变成辉煌的金,竟是如此的壮丽。日照的天空也象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会让人在猝不及防地时候变脸。离开的前一天,我和妻子、孩子在浴场正玩得起兴,不知怎么地天就变脸了,下起了豆子大的急雨。站在凉亭下避雨,看到了日照的天生气的样子,乌云涌来人生惧,势如雄师欲摧城。日照的天空也有静谧深邃的时候,那就是夜晚的星空。从万平口步行回小区的路上,第一次认真地欣赏了日照的夜空,那种蓝色深得接近紫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星光闪烁,就是一种纯粹的幽深,象一个巨大的有吸引力的黑洞,让人心里有几分怯意。

    不去海边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上,享受着什么都不想,或者什么都可以想的自由。听着喜马拉雅里寒白朗诵的文章——《一个人的世界》,极富有美感、让人神清气爽的声音读到:世界上有很多人,可自己的世界,却只有一个人。在这个独我的世界里,有一片天空。至于这样的天空是充满了乌云,还是晴空万里,我想这些只是对我有点用。你不一定非要看到。但我不会拒绝别人来欣赏我的天空,就象日照的天空并不拒绝我一样。我喜欢独处,也享受群居;喜欢冥想,也习惯分享;主张自我,也推崇无我。现在虽然不是什么叔季之世,但我仍愿意遵循方圆并用之道。用多元化的观念去欣赏世界的丰富,与投缘的朋友交流,乐哉!乐哉!

    离开日照的那一天,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别了日照的天,我带走的只是我的思绪,请借给我一片日照的天,我要作一朵自由洒脱的云。

责任编辑:巩义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89615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