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中,每次读到“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这一句,我就会想起我的祖父。祖父在2006年春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但在这十年中,家人和亲朋仍时常谈起他生前的旧事,他的为人处世一直影响着整个家庭和亲友,是诸多晚辈做人的榜样。
祖父生前曾任村子里的生产大队保管、会计,任职期间,他认真负责,深得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尊敬。父亲回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人忍饥受饿,营养严重不良,祖母走路都要扶着墙。祖父掌管全村的食堂仓库,可以轻易解决家人的困难。但他宁可放下自尊到其他亲友那求助,也未利用职务之便往家里拿一粒米、一颗粮,克己奉公这个词用在祖父身上决非虚言。
祖父生前是村卫生所的一名医生,救治的患者无数,深受乡亲的敬重。然而,他从不居功自傲,坚持公私分明,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小时候,我因为顽皮会偷吃中药柜的甘草,从不敢让祖父知道,总担心受到责备。家人生病取药,他都会很认真地登记,然后从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扣除,从不多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祖父一生清白正直,忠厚善良,并没有积攒多大的家业,可以说除了良好的声望外,并没有给子孙留下更多的财富。但我想如何做人正是他想要留给晚辈的。在去世前祖父患上严重脑萎缩,好多事已经记不起来,偶尔少有的清醒时间里,他都会重复着做人不要有太重的私心的话。经历过太多的磨难和运动,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做个没有私心的人,才能经受住社会风浪的冲刷,才能避开祸端,才能守得住个人和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受祖父的影响,在做人方面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十分严格。记得上小学时候,一次回家看到桌子上放有一些点心,我好奇地问:谁给我们送的啊?父亲立刻非常严肃地说:需要的东西自己花钱买,为什么要让别人送?还有一次,我偷了家里五毛钱,被父亲发现后,经受了记忆里最重的一次惩罚。也正是这两件事,让我记住了不是自己的不能动,凡需要的要通过个人努力去获得。
“吃稠吃稀都要吃得踏实”,父亲是这么教育我的,也同样按照这样的原则给予我支持。因为我的工作,偶尔也有乡亲到家里托父亲让我在案件上说情。父亲都会劝说来者,法院是(偏)向理不(偏)向人的。有一个春节后,一个乡亲不知道从哪打听到我的住址,把一箱牛奶放到我家门岗那就走了。父亲知道后,到乡亲家里给他的孩子发了一百元的压岁钱,然后告诉我不要有负担,把该做的做好,不该做的千万别犯糊涂。
现在,父亲看到一些廉政方面的故事或格言,就通过手机转发给我。虽然有些文章我早已经阅读过,但我仍会用心的再读一遍。因为这次读的文字中多了一层父亲的提醒,多了一份长辈的关爱,多了一些需要代代传承的内容。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篇供无数人阅读的文章,而是父亲对我本人教诲,我知道父亲是希望它能融入我的精神世界,成为我做人的指导,带给我平安和幸福。
我的祖父母、父母等长辈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他们却因为平和和淡然过得十分幸福,也颇受周围人的尊敬。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上一辈人的经历,让我有了明确的做人处世的标准,那就是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学习《党员廉洁自律规范》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一认识,这不仅是上对家庭的责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