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审判参阅 -> 经验交流

基层法院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发布时间:2018-01-06 10:37:57


    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供了新遵循,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法治国家为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时代赋予基层人民法院新使命,推动基层法院新作为。

    一、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供了新遵循

    党的十九大指明了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的政治方向。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基层法院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基层法院应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干警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基层干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同时,学用结合,指导实践,切实增强法官服务一线的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立案受理工作、庭前调解工作、涉诉信访工作;要结合员额法官遴选,落实审判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把司法改革和审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化人员配置,克服人案矛盾,以员额改革推动审判效能革命;要在服务保障大局上有新作为,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打造法治化“清”“新”型营商环境。

    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敏锐发觉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司法需求,推动法治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

    要将司法为民意识转变为具体司法为民举措,重视派出法庭的作用,合理布局,增强软硬件建设,为基层法院派出法庭工作增加动力。因地制宜,推进家事审判法庭、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提升审判的专门性、针对性。紧盯“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目标,全力破解难题,与检察院、公安局互相协作,合力打击规避执行行为。

    三、建设法治国家为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目标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用了12个字,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层法院是法治建设的神经末梢,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者、落实者、力行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法院要按照党章中关于基层党组织的任务,落实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宣传党的主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通过审判流程信息公开、裁判文书上网、网络庭审直播、执行信息公开、网上信访平台等,将司法公开覆盖到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领域、各环节,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过程和结果的公正。

    二是贯彻党的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司法责任制的落实,应坚持从院庭长做起。全面贯彻落实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充分发挥院庭长对审判工作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通过院长讲办案故事、网络视频直播、庭审观摩、调查取证、研判疑难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调动全院法官结案的能动性,增强庭审实效性和文书说理性。

    三是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如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与区司法局、妇联合作,借助司法局社区调解专干这一平台,从全区109个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选聘具有处理家事纠纷专业背景、热衷家事案件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家事调解员兼家事调查员,初步构建网格化、全覆盖的家事调解与调查新格局。又聘请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家事案件专职人民陪审员,将心理辅导、心理矫正与家事纠纷调解相结合,家事审判有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了专业化、多元化、协同化水平,处理家事纠纷成为社会矛盾化解格局中的一步先手棋。四是妥善化解信访案件。信访工作是接待群众、收集意见、维护群众利益的窗口工作,信访工作无小事,接访应当常进行,通过接待信访群众,疏导谈心,释法解惑,将涉诉信访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并完善领导预约接访制度,确保群众来信来访渠道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5次提及“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高度,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为这个新时代奏响了法治建设的最强音。站在新时代,基层法院工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也应当奋发进取、创先争优,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转载日期:2018年1月6日,

    原链接: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1/04/content_133953.htm?div=-1)

责任编辑:gyfy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8年01月04日02版     


关闭窗口

您是第 1279615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