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法院网、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联合推出的2005年11月法制焦点回顾内容如下:
制度化反腐的有益探索 行贿黑名单将向社会公布
2005年底前,检察机关将建成涉及建设、金融、教育、医药卫生系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200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受理查询。行贿犯罪查询系统录入、对外接受查询的内容范围严格限定在1997年以来,法院生效裁判认定构成犯罪,发生在建设、金融、医药卫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个人行贿犯罪、单位行贿犯罪、向单位行贿犯罪、介绍贿赂犯罪等案件。检察机关不干预、不参与对查询有行贿犯罪记录的个人或单位的实体处理。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刑罚的打击力度上还是在受重视程度上,行贿犯罪经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无疑,建立“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尽管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权力腐败,但其作用仍不可忽视,此举将会对行贿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效果,从而减少权钱交易的发生,是制度化反腐的有益探索。
主审法官由幕后走向前台 法官判后答疑制将在法院推广
记者从全国法院立案审判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将改革群众初次来访接待处理办法,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法官判后答疑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在裁判宣判后,当事人对裁判有异议、疑问来访的,由原承办法官对裁判有关程序适用、证据认定、裁判理由等向当事人解释、说明;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的,由原承办法官与立案法官共同进行接访。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实践表明,涉诉信访中,确有错误的属极少数,当事人无理取闹的也属极少数,绝大部分属于案件存在难以改判的审理瑕疵。而审判法官只管判案,不问息访。立案庭的接访法官在完全不了解案件事实和审理过程的情况下接待,听取当事人对案件的申诉,初访接待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成功率比较低,并因此导致重复访、缠诉缠访。
全面推广法官判后答疑制度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涉诉信访。但有学者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在推广法官判后答疑制度的同时,还要将以强化“说理”为重点的裁判文书改革与判后答疑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法官司法责任心,树立司法公信力,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现象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矿难频发何时绝 发改委公布第一批580处关闭与吊销许可证煤矿名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发布公告,公布了中国第一批580处实施关闭与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名单。这580处煤矿的分布情况是:河北35处、内蒙古24处、辽宁52处、吉林4处、河南87处、湖北31处、广东214处、四川20处、贵州48处、新疆65处。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1日发布的最新进度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实施停产整顿煤矿矿井达到12990个,其中已经实施关闭矿井1933个。
矿难,矿难,还是矿难!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都盼望平平安安,不要“又见矿难”。可惜的是,2005年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矿难死亡数字再次告诉我们,问题尚未解决,矿难还在继续。人们唯有祈祷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采取的种种举措能切实遏止住频频发生的煤炭安全事故,让我们不再见矿难!
诠释人民法官的真正内涵 金桂兰事迹感动中国
金桂兰所在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所辖区域有19万人口,80%是农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法庭的法官,金桂兰有着出色的审判业绩:从事审判工作十几年来,共主审案件1050件,没有重审、改判案件,没有超审限案件,没有上访缠诉案件,所办案件90%以上都是以调解方式结案。11月9日下午,金桂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亲切会见了金桂兰和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希望广大政法干警以金桂兰同志为榜样,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与肩负的责任,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强化执法为民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公正、高效、文明的法治保障。
连日来,金桂兰的故事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盛赞,金桂兰折射出的是新时代基层人民法官平凡而伟大、可歌可泣的崇高精神品质和高尚人格魅力。而金桂兰所说的:“官司不在大小,纠纷不在难易,都影响一方稳定,涉及当事人切身利益。因此,大案小案我都一样用心去办,用公心、诚心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维护和谐。”更被称为是人民法官的真正内涵的最朴实表述。
物业费拖欠顽症引发“地震” 网友激辩朝阳法院的强制执行
10月30日、11月19日、11月26日,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利用周末,分三次分别对93件案件进行强制执行,共成功执行17件。执结率仅有18.3%。而10月30日的首次对拖欠物业费的小区业主进行强制执行的行动备受争议,引发网友激辩。10月30日清晨7点,朝阳法院出动98名法警和法官,对57户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业主实施强制执行,其中16人被司法拘留。有网友认为,人民内部矛盾不一定非得采用强制执行的方式来解决,法院有滥用司法权之嫌;有些网友认为这种强制执行是种“选择性执法”,会带来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但也有网友认为,法院的裁判文书必须得到执行,这事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实现,也事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执行难”依然普遍、法院经常被指责执行不力的情况下,原本正常的民事执行在一些媒体的炒作下竟然遭受指责,说明法治理念的培养和法治环境的形成任重道远。
法院的一次原本正常的民事执行行动竟然引发如此激烈争辩,的确值得思考:为何法院的执行不被理解?为何物业收费如此之难?法警们的严厉执法,是否足以治理蔓延全国城市的物业费拖欠顽症?
制度创新招争议 河南省荥阳市警方推出扑克牌通缉令
11月15日,河南省荥阳市警方在郑州火车站把50万副印有被通缉命案逃犯头像的扑克牌移交铁路警方,希望通过途经郑州站各次列车的乘警和乘务员向乘客发放,达到发动群众协助警方捉拿逃犯的目的。据悉,荥阳警方印制扑克牌作为“通缉令”,这在全国是第一次。每副牌中的红桃、方块、梅花、黑桃12张花脸和4张A上,全部印上了历年来涉案的16名杀人逃犯的资料,内容包括逃犯的头像、警方的报警电话、悬赏的数额,其中被通缉的“7·11”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张志军和2003年“11·30”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王留意,警方对协助破案者分别悬赏2万元。据有关人士介绍,“扑克牌通缉令”一发出,各地的电话就不断,到11月20日,荥阳警方排查出5条有价值的侦破线索,并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南京、广州、云南等地,根据群众举报抓捕命案在逃嫌犯。荥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雨表示,“扑克牌通缉令”的发出收到了效果,比过去任何形式的悬赏反响都要好。
据了解,扑克牌通缉令点子源自美国缉捕萨达姆,用扑克牌通缉杀人逃犯形式新颖,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传播信息面广而能够持久。但也有人士认为发布“扑克牌通缉令”的做法违反了侦查的必要性原则,同时可能侵犯肖像权等,因此这种所谓的制度创新不宜仿效和推广。
“平民市长”晚节不保 兰州原市长张玉舜受贿一审被判10年徒刑
兰州市原市长张玉舜因涉嫌受贿罪,在甘肃省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后,由于其身体原因,于11月21日,在兰州一看守所内接受合议庭对其的一审宣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张玉舜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万元;对追缴的赃款人民币84万余元依法没收,上缴国库。据了解,现年62岁的张玉舜,于1998年至2001年任兰州市副市长、市长期间,对兰州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的药材市场改扩建项目立项、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2003年7、8月间的一天,该发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贾某将25万元人民币送给张玉舜。2000年5月,甘肃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某和股东侯某,为取得兰州市某中学整体拆迁项目,商量给时任兰州市长的张玉舜送些美元。之后,林某交给侯某6万美元,由侯某送给张玉舜。2000年8月20日,在张玉舜的主持下,兰州市政府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兰州市某中学由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
张玉舜是自2004年7月兰州“首富”张国芳被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措施至今牵涉其中的众多官员之一。张玉舜曾经面对电视媒体采访时标榜自己最大的目标是做一个“平民市长”。如今这位“平民市长”却晚节不保,走上犯罪道路。
权钱交易的末路 重庆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小川终审被判17年
11月1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原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小川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滥用职权一案进行了终审宣判。驳回张小川上诉,维持原判,终审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滥用职权罪判处张小川有期徒刑17年,没收财产5万元。今年59岁的张小川原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级)、重庆市广播电视局(简称重庆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重庆广电局下属单位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线网络公司)及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电传输公司)董事长,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任重庆有线电视台(简称重庆有线台)台长。另据消息,11月18日,四川省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勇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依法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高勇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张小川、高勇、及其重庆市另一高官原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宗海,三人都曾身居宣传部要职,却不约而同地走上犯罪不归路。贪官往往是欲壑难填的,可我们想问的是什么促使他们在人前大声宣扬廉洁,人后却伸出贪婪的手?
权力寻租渗入股市 原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索贿140万受审
原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在帮助某公司上市过程中收受贿赂140万元一案,11月8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王小石今年44岁,原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助理调研员。与他同时出庭受审的还有被称为“拉王小石下水”的北京华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林碧。
王小石职位不高,但其案发所引起的极大反响让人很自然地想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虚假包装、疏通发审委委员、蒙混过关的黑幕和公权寻租,更看到证监会前发审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王小石案掀起的轩然大波,与其说是案件本身的性质所致,不如说是市场对于缺乏公信力的监管部门的一个激烈反应。
“反腐斗士”变贪官 福建连江原县委书记黄金高因受贿贪污被判无期
11月10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连江县原县委书记黄金高受贿、贪污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黄金高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金高利用其先后担任福州市郊区副区长、晋安区副区长、福州市财委主任、中共连江县委书记的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大肆收受多人贿赂的款物共计人民币354.93万元、美元22.8万元、寿山石30块及笔记本电脑一台、白金项链二条(物品价值人民币28.526万元),其中索贿人民币113.4万元、美元16万元;黄金高还利用担任福州市郊区副区长、福州市财委主任的职务之便,贪污公款人民币14万元。
黄金高案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他的一封公开的“反腐万言书”。据报道,2004年7月初,福州市纪委收到省纪委转来的举报信,“反映黄金高同志个人违反廉政规定方面的一些问题”;当年8月11日,黄金高抛出的“万言书”,称“六年一直穿防弹衣”,引发震动。8月13日,福州市委通报黄金高致信人民网的有关情况,指出“这是不讲政治、不讲大局、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严重违反组织纪律的极端错误行为。其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为敌对势力利用,引发了社会政治不稳定,成为严重的政治事件”。12月16日,黄金高被纪检部门调查。
编辑:李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