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师的调解室是哪个呀?”
“我在这呢,你找我有啥事吗?”
“苏老师,我是想再来谢谢你,把我的钱追回来了,虽然不多,但都是我和老伴的养老钱。”
5月12日上午九点,70多岁的于某来到巩义市人民法院,将一面写着“是非分明,公正与事”的锦旗送到了调解员苏聪霞的手中,表示感谢。
于某和张某本是合作伙伴,于某为张某供货,张某定时清款,两人本来合作得很好。但后来,张某拖欠于某1500元的货款迟迟未偿,于某多次催要无果,便一纸诉状将张某告上了法院。
5月初,苏聪霞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和张某联系,但是张某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各种渠道都联系不上,无奈之下,苏聪霞只好先和于某联系,在得知于某和张某还是微信好友之后,苏聪霞便建了一个三人的小群,在群里和张某沟通,并多次打电话劝解张某。
“1500块钱也不多,你也不是还不起,早还早心静,于大叔都70多了,挣点钱也不容易,要不明天早上你们俩来我这吧,咱见个面谈谈吧。”
三人碰面后,张某的态度也软化了不少,在苏聪霞的释法明理下,张某也意识到了不还钱的法律风险。最终,张某当庭履行了1500元的欠款。
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用了不到7天的时间,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司法为民的速度和温度。一直以来,巩义法院始终坚持用法律的“钢筋铁骨”为老年、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筑起坚实屏障,切实维护弱势群体权益。